【远程教育论文】浅议关于散文教学的一些思考(论文材料)
导读:关于散文教学的一些思考是一篇关于散文和学生方面的 论文 开题报告,适用于本专业专科生和本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阅读参考借鉴,希望对学生们的论文写作启到帮助。
张霞
散文大多文质兼美,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美文要美读,诗般的散文需要诗化的阅读.
散文教学,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方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共鸣,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
一、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
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因而,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创设一个学生愿意进入的阅读情境,帮他们打开心结,让学生
散文和学生 论文 开题报告
首先,我们要注重课前导语的设计.“入境动情”的开讲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对那些抒情性很浓的散文佳品,教师宜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一致的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
其次注重渲染氛围,用情感打开学生的心扉.要根据散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渲染气氛,我们老师就一定要将文本吃透,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感情,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渲染氛围.如在上《谈生命》这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之余,体会生命的力量、生命的坚韧.
二、进入情景,叩击学生心扉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让自己进入散文意境,对作品有深刻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带着学生进入文章意境.
1。学会解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简析标题有助于感知文章内容.余映潮老师在教学《散步》一文时,安排的第一个阅读活动是: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这个活动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解读,把握文意.在学生纷纷发言后老师又让学生讨论作者用“散步”这个题目的好处,本文的标题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这个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思维聚集在作者拟题的用意上,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仅感受了拟题的艺术,而且进一步体味到课文的意境.
2。学会把握线索
散文以“形散而神不散”来构筑全文,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凡能贯串繁多的材料,体现材料间的内在联系,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比如《紫藤萝瀑布》一课,文章以情感的流动为线索来展开.文中紧紧围绕紫藤萝这个物象,对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把静态的景物写活了.
3。学会理解文眼
文眼,是指那些特别精炼警策的词句,也即散文主题的凝聚点.这些点睛之笔,正是我们探索散文主题的直接途径.
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写的内容较多,阅读时难以把握,仅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有8 段,但这部分中起总揽作用的是第一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就是这篇散文的“文眼”.找到文眼,我们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三、融入情景,文我相融
意境教学是散文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难关,关键在于解读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在此,我谈谈自己几点深有感受的地方.
1。重视朗读
散文是情的文学,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真正理解了一篇散文应该是文我相融、情我相同的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读是一条不错的途径.文章的情感抒发不同,朗读的指导方法也就不同.比如朱自清的《春》,恬美而有生气,感情细腻、丰富.指导要求学生要以轻松、欢快、轻柔的语调进行朗读,以此营造出一种和谐优美的氛围.
2。重视音乐的渲染
文学的本质是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因此,教读一些经典散文,光靠品析语言还不够,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乐曲作为有声的力量,当它与文本散发的情调相一致时,对文本的理解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比如在《醉翁亭记》的教学中配上古典名曲《月儿高》,就既能使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
原创出处:
的景色秀美,乐曲所表达的诗情画意也深深感染了学生.3。品析词语,欣赏语言
散文洋溢着诗情画意,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首先要引导学生品析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感受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然后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赏析的表达方式.如我喜欢??因为??比如在上《谈生命》这一课时,我喜欢“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有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我喜欢这个句子,因为它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的温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四、调动经验,走出文本
散文的言语常常具有较强的个性色彩,表达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情感的宣泄.要超越语言本身,体悟语言背后的丰富内涵,学生只凭表面的文字是不够的,只有融入生活和情感的体验,才能使纸上的东西由浅变深,由淡变浓.因此,赏析了散文优美的语言之后,还要指导学生们对散文中的抒情、议论的句子进行重点学习.因为散文的“神”就蕴含在这些句子中.而且针对这些句子,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感悟.如《背影》中父亲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时那“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蹒跚”“肥胖”的背影,唯有换位思考,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才能深切体会.
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不同读者都可能从某一角度找到与散文作者的共通处.比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我们通过朗读、品味、比较阅读带领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散文方面的 论文 开题报告 | 大学生适用: | 课程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411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写 论文 开题报告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远程教育标准论文格式 | 职称论文适用: | 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散文方面 论文 开题报告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作者单位: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
[ 参考文献 ]
1、从老舍《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过程看散文情景教学《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时写的一篇情词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实地描绘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美丽如画的山水景色,同时也抒发了老舍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对于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我们
2、中职语文散文目标教学法新探 本文以中职校语文课的一篇散文《灯》为例,阐述在中职语文散文教学中采用目标教学法的探索与分析。关键词:中职语文 散文 目标教学法 新探在中职学校语文课教学中,笔者以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灯
3、试析古代散文名篇中蕴含的教育哲理 张彦芝 内容中国历代散文名篇意蕴深刻,在当大都为政治之功用,但也不乏教育智慧之光芒本篇就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选取三篇古代散文为例,试图从教育视角按宏观教育、中观教育、微观教育三个
此篇论文浏览归纳:熟读此篇有关散文和学生方面的 论文 开题报告后,对学生们在撰写本科和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生以及专科毕业生论文散文相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论文格式以及文献综述模版时会起到帮助。